企業發展歷程
(1912-2018)
序言:歷經百年滄桑變遷,漸入轉型發展佳境。站在徐州華東機械公司全面實施扭虧脫困的起點,回顧徐州華東機械公司100多年的發展歷程,是一部改革和創新的歷史。百年華東,因煤而生,為礦服務,主要從事礦井設備檢修業務。解放戰爭年代,曾為解放軍修備、制造武器彈藥,為渡江戰役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。1986年,公司實施市場經濟體制改革,主要業務由修配為主轉為修、造并舉,逐步走向外部市場。2000年,華東機械公司進軍工程機械制造領域,形成工程、煤礦、液壓件、建材四大系列機械定型產品,產銷首次突破億元大關,并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,確立了中國機械制造500強地位。2013年,華東機械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7.5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7.2億元,創歷史最好水平。首批跨入國家一級企業行列。企業先后多次被國家、省、市授予“重合同、守信用”單位。2007年10月順利通過質量、環境和職業健康三合一體系初審。2005~2006年度連續榮獲“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優秀企業”稱號。2007年榮獲“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雙十佳企業”稱號,位列中國煤炭機械工業企業50強第14位;2007年入選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“中國機械500強”,位列第381位。榮譽的背后,凝聚著機廠人的智慧和汗水。2014年,受煤炭經濟下滑和改革裁員影響,華東機械公司經濟效益斷崖式下跌,2015、2016年虧損均超過1億元。2017年下半年以來,集團公司提出“打贏扭虧脫困攻堅戰”等三大戰役的奮斗目標,并給予華東機械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扶持政策,2017年虧損額下降幅度達124%,從“跌倒”中開始“爬起來”。2018年,在集團公司關心關懷下,華東人轉變思想,堅定信心,上下同欲,目標同向,奮力拼搏,打破多年來虧損的局面。
鑒古察今,再譜新篇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期望全公司上下牢牢樹立大局意識、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提高政治站位,團結以來,手挽著手、肩并著肩、心連著心,以更加開闊的視野、更加飽滿的激情,扎實進取、奮力開拓,主動作為,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,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,為全面完成扭虧脫困、為建設華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!無愧于機廠一代又一代人的重托和厚望!
發展歷程:徐礦集團機械廠始建于1912年。其最早是伴隨著煤礦開采而衍生的煤礦修理廠。當時,袁世凱的七弟袁世傳用五間茅草房、六尺的手搖車床和五六十余名工人組成了修理房,形成了當年機廠的雛形。1917年,修理房擴建為修理廠,并首次按圖施工造出了第一臺機器——六寸進水氣泵。當時的人員較少,效率低下。
解放后,企業開始快速發展,生產規模不斷擴大。1966年,開始更名為“徐州礦務局機械修理廠”,建立了六個生產車間和八個機關科室,職工增加到了1300人,年總產值達到305.9萬元。
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,企業生產水平逐年下降?偖a值1967年為218萬,1968年為99.6萬,1969年為30.8萬。僅是1966年的十分之一。
事實教育了機廠人。廣大黨員、干部和工人群眾頂住林彪、“四人幫”的干擾和破壞,積極恢復生產,健全管理制度。1970年生產水平迅速回升,年總產值創359.9萬元,并自力更生制造了千噸油壓機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,從北京礦院、上海交大、清華大學等畢業的一批優秀的大學生進廠后,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,圍繞生產重點進行技術革新,先后研制了龍門銑床、3.5米單臂立車等設備,為提高生產效率打下了較好基礎。
1976年,粉碎“四人幫”以后,在礦務局的領導下,機械廠的生產水平大幅提高,連年超額完成國家計劃。至1978年底,全廠擁有車間20個,職工1800余人,年總產值猛增至815.5萬元,是文化大革命前的3.58倍,創歷史最高水平。被江蘇省命名為“大慶式企業”。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國家開始實施改革開放,作為國有企業,機械廠也開始進行全方位改革。1979年,在機廠人的不懈努力下,企業開始第一次飛躍。由單純大修理開始向以制造為主過渡,產品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,一個集機械修配、制造、銷售為一體的規;瘷C械制造企業初見端倪。機械廠在徐礦集團的領導和支持下,圍繞建立現代化大型機械集團,實現生產上規模、銷售創新高的奮斗目標,進行了高起點的市場大開發、生產大調整、管理大規范,促進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、歷史性進步,企業開始第二次質的飛躍。2000年全廠產銷首次突破億元大關,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;2001年對生產經營進行了完善性調整,開始設立銷售駐外辦事處,推行網絡營銷,在生產上形成了工程、煤礦(電力)、液壓件、建材“四大系列”機械定型產品,同步擴大了工程機械產品生產規模,形成了平地機、穩定土拌和機、裝載機、壓路機、拖泵等系列產品,有效打開了市場,產銷再次突破億元大頭;2002年進一步突出工程機械產品的主體地位,成功開發了ZL30E裝載機、YZ18J調頻振動式壓路機和3Y18-22三鋼輪靜碾壓壓路機,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。鞏固了煤炭機械產品基業。研制了CJ3.5M支架、ZF30C雙活側護板放頂煤支架和31度大傾角上運皮帶機等。在結構上填補了國內空白,性能上國內領先。企業實現了歷史性轉變,在產值、銷售、新產品開發和外銷收入方面創出“四個歷史最高水平”:工業總產值完成1.3億元,同比提高23.76%。銷售收入實現1.2億元,同比提高38.50%,其中外銷收入點41%。開發設計了12種新產品;2003年,面對風云變幻的內外市場,突如其來的“非典”疫情,廠黨政帶領職工在服務好徐礦集團安全生產的基礎上,堅持“走出去”求發展。成功開發了YL16C膠輪壓路機、ZL18裝載機,橋梁結構件產品,60S擺拖式泵。完成了3.4米×7.5+2米、3.4×11米等大型磨機的設計。企業得到較快發展:產值完成1.7億元,同比提高30.7%。銷售收入實現1.6億元,同比提高33.3%。其中,外銷收入點銷售收入的52%。首次實現外銷收入高于內銷收入;2004年,面對國家宏觀調控的新形勢,積極調整營銷思路和生產方向,堅持產品多元發展戰略,保證了企業在前進的路口上有了正確的選擇,進入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。先后開發了550E裝載機、3YJ21/25壓路機等新產品,小型挖掘機進行了工業性試驗積極籌備推向市場。產銷再次實現四個歷史性突破:工業總產值完成2.26億元,同比提高37%。銷售收入實現2.26億元,同比提高40%。其中外銷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63%。全廠首次扭虧為盈,實現利潤100萬元。在崗職工全年收入總額人均達到13160元,同比人均增加2508元,同比提高23.54%;2005年,進一步調整建立了40多個駐外辦事處,鞏固發展了100家代理商,銷售工種機械200多臺,實現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。積極實施以產品出口為支撐的海外發展戰略,重點做大外貿。成立了“徐州華東外貿總公司”,取得了外貿出口權。做到鞏固東南亞,開發中亞。先后向越南印尼、孟加拉、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出口工程機械、大型磨機等產品,實現銷售收入1200多萬元。全年產值完成3億元,同比提高33%;銷售收入實現3億元,超考核計劃7270萬元,同比增長7500萬元;其中外銷收入占60%以上,實現利潤100萬元。多種經營實現產銷4200萬元;2006年,是機械廠經歷最不平凡的一年。重大戰略的決策,足可載入企業的史冊;重大項目的實施,推進了企業的歷史進程。新廠區籌建全面啟動;城北開發區挖掘機公司建設完工;新疆機械廠籌建逐步進行,二機廠并入總廠。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,全廠廣大干部群眾理解支持廠黨政的決策,同心同德干事創業;萬眾一心忘我勞動,促進了生產大發展,銷售大提高。全年產值完成4億元,同比提高33%;銷售收入實現4億元。其中,外銷收入占60%以,實現利潤160萬元;在崗職工收入同比增長12.84%。并首次出口臺灣“6+1”系列磨機產品,實現銷售收入870萬元;出口韓國價值80萬元的烘干機;出口哈薩克斯坦價值300萬美元的建材設備生產線,實現了國內企業直接出口哈薩克斯坦“零”的突破;2007年,是機械廠謀劃新崛起、建立大生產格局的關鍵年,也是銷售工作肩負新使命、開發大市場的攻堅年。在新的形勢下,全廠職工緊密團結在廠黨政的周圍,在生產上與企業同甘共苦;在銷售上與企業風雨同舟。一場改變機廠命運、波瀾壯闊的創業大潮推動企業進行了大建設、大發展、大跨越的新時期,產銷水平再創歷史新高。全年產值完成5.3億元,同比提高20%;銷售收入實現5.4億元,超集團公司考核計劃1億元,同比增長21%;實現利潤600萬元;在崗職工收入同比增長13.6%。這一年,機械廠皮帶機產品首次打入了神華集團。與首鋼簽定了48部皮帶機的生產合同;I備建立新疆機械廠。華東森四重型機械公司建成投產。開發的HD8070、HD1023挖掘機,配備了國內領先的遠程控制系統,產品供不應求。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,機械廠開始在金山橋經濟開發區建設新廠區,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煤礦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已破土動工。同時,加快了新產品的開發步伐。進行了ZY4000型液壓支架、新250S皮帶機、新型人行車等80余項產品的改造,實現了產品開發的新突破。企業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新時期;2008年,在鋼材價格動蕩、金融危機沖擊的大環境下,華東機械公司全年產值完成4.86億元;銷售收入實現4.54億元。其中,外銷收入占60%以上;2009年,公司調整結構保增長,全年產值完成6.4億元;銷售收入實現6.5億元,公司本部實現了扭虧為盈;2010年,全年完成產值5.3億元;銷售收入實現5.167億元;2011年,完成產值4.75億元;實現銷售收入4.25億元;2012年,完成產值6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6.28億元;2013年完成產值7.5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7.2億元;2014年,全國經濟增長減速、煤礦裝備市場需求大幅萎縮,華東機械公司全年完成產值4.5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4.89億元;2015年,完成銷售收入3.76億元,虧損10295萬元;2016年實現收入1.7億元,虧損1.1億元。2017年,實現收入1.66億元,虧損4858.28萬元。在2013至2017年這五年期間,由于受煤炭經濟下滑影響,加之企業幾經改革重組,市場開發十分艱難,外部市場嚴重萎縮,企業陷入了斷崖式下跌,產品僅靠液壓支架為主,依賴集團公司內部訂單維持生存,到了生死存亡的歷史邊緣;2018年以來,在集團公司的關心關懷下、在集團公司工作組親力親為布局與組織下,在集團公司各部室與兄弟單位幫助下,華東機械公司從“講大局、講責任、講規矩”的政治高度出發,以“走訪轉”為總抓手,牢牢把握“穩中求進”工作總基調,緊緊圍繞“突圍自救保生存,苦練內功求發展”工作目標,牢固樹立黨建是引領、市場是龍頭、生產是保障、質量是生命、經營是創效、研發是持續的理念,以系統思維謀劃全局,以創新思維推進工作,在黨建思想引領、產品質量保證、6S管理推進、制度梳理完善、業務流程再造、質量體系建設、優化市場布局等各項工作逐步實施、協同推進。通過系統打造,把優良傳統找回來,把同行業先進經驗引進來,把企業形象樹起來,把職工精氣神提上來,企業形象、產品質量、現場管理、職工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了初步改觀,公司生產經營初步步入了正軌,扭虧脫困有了初步基礎,我們的工作總體定位基本上剛剛找到路子。2018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.20億元,利潤實現258.23萬元,打破多年來虧損的局面,扭虧脫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